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3月16日第三次会员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刘长山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作为首都传播儒学的新生中坚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引领下,在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热情参与下,始终秉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崇高宗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现在,我代表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会向大家做《工作报告》,提请会员大会审议。
一、 主要工作回顾
(一) 参与学术交流与研讨取得新突破
1. 社团合作,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我会已成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和中国实学会会员单位,与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协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并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多次见面沟通,为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于7月份,受邀参加国际儒学联合会在贵阳举办的“国际儒联之友———大成心境·爽心之约,2024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贵阳孔学堂”活动,本次活动为期2天。
3. 于10月份,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举办的 “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该活动为期四天,来自110个国家的会员、理事共计700余人参加。
4. 积极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组织的“纪念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书法展”项目,我会副会长孙哲和理事龚群卫的书法作品被录用,并收录在《纪念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书法展作品集》中。本次书法展活动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国际饭店及国内各大城市进行巡展。
5. 于12月份,参加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活动和“中国实学研究会第六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次理事会”。该“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创办于1990年,由中、日、韩三国实学会轮流举办,本次活动中、日、韩三国实学界近300名学者参加。
6. 11和12月份,受邀赴山东济南、济宁分别参加两次“孔子学堂中华好家风传习工程好家风教材课程研讨会”,拓展了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7. 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双方共同组织“携手共创,合作共赢”研讨会,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议题深入交流与探讨,并组织筹建北京儒促会经典诵读专业委员会。
(二) 打造学习平台与推进分支机构建设成效显著
1. 国学教育委员会《论语》诵读活动:国学教育委员会为会员开展了第四期《论语》诵读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21天的学习,通读《论语》整本书,系统梳理每篇的人物和成语,吸引了各年龄段学员参与,学员最小4岁,最大的74岁,本次诵读班上还成功吸纳了5名新会员的加入。
2. 家风建设委员会经典学习持续开展:家风建设委员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自7月-12月,每周三持续开展《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训》等经典学习活动,吸引了众多会员和儒学爱好者的参与;82岁高龄的徐继福老先生以家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身份,积极为会员提炼家风,为传承家族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培养家国情怀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3. 《易经》学习与讲座:易经专委会在房山区揭牌成立并举办《易经》基础班两期,开展相关交流座谈会10余次,并在通州文庙举办了多场儒学文化专业公益讲座达250课时,受众学员达5000余人次,影响深远。
4. 儒商发展委员会贡献突出:儒促发展委员会组织2次座谈会,拟计划选拔30家企业参与进来,推荐可行项目,以儒兴商、以商弘儒,探寻合作新模式,丰富项目内容。该专委会成员还主动组织捐款,支持9.28祭孔活动,增强了本会凝聚力。
5. 礼乐文化委员会成立:在9.28祭孔活动中,负责四佾舞及释菜礼的策划、培训及购置相关服装道具等工作,指导培训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佾舞团队50多人在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释菜礼中表演四佾舞并提供执事、执礼人员。
6. 非遗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2月份,正式成立非遗文化专业委员会,今后将有利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7. 孔子学堂申请与建设:我会向中国孔子基金会申请并获得孔子学堂授牌,将推动京津冀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工作。
(三) 公益活动与社会服务持续深入
1. 开展“儒学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合作,对全体师生开设《论语》诵读和讲座两次,为该校老师举办儒学文化讲座,为儒学进校园奠定了基础。
2. 参与“相约论语文化中国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发起的“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公益活动。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分别举办第六届和第七届‘相约《论语》·文化中国活动,推广经典诵读和儒学文化普及。
3. 4.23世界读书日公益活动:积极组织世界读书日(423)公益活动,协助理事单位北京通州运河书院策划,在理事杨建英的代领下,组织社区儿童30余人,以国学剧形式演绎《温良恭俭让》《谢道韫》《阅世界》等节目,丰富社区儿童的文化生活。
4. 成功举办纪念孔子诞辰活动:在广大会员的积极捐款和共同努力下,该项活动顺利而成功,本次活动我会向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捐赠48套汉服,并与该校合作,组建50人佾舞团队,经过本会指导培训,该校佾舞团队在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释菜礼中成功表演四佾舞并提供执事、执礼人员。为今后的“释菜礼非遗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创新组织《论语》章句书法展:为贯彻党和国家建设“书香中国”“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号召,助力2025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这一重大国策,特向社会征集近70名书画艺术家的百余幅《论语》章句书法作品,自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开始,在通州文庙紫清宫内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论语》章句百幅书法展”,并将作品整理成册,印刷800本《论语章句书法集》,活动免费对外开放,展期长达三个月。
6. 社区儒学及公益讲座活动:9月份,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际儒学院院长王心竹博士,在通州文庙做“孔子思想——跨越时空的中华民族之魂”公益讲座。5月至10月期间,为东亚五环国际社区进行儒学公益讲座四次,带动社区业主学习儒学经典,汲取古圣先贤智慧,分享修身齐家之道。
7. 公益捐赠:为学校、社区、乡村捐赠《论语》《孝经》等书籍400余套。
8. 公益微电影合作:与“百部青少年教育公益微电影《星光好少年》剧组”合作,以联合出品名义参与拍摄《追梦少年》和《少年王维》两部微电影,用影视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四) 强化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强化
1. 完善管理制度:在原有的八项制度扩展至十二项,不断细化、强化各项工作管理。
2. 召开多次会议:本年度召开理事会议两次,会长办公室一次,会员大会一次;及时解决工作难题,调整管理人员,遵章守法,稳定局面,保障了我会集体名誉。其中,11月份召开第五次理事会议,经理事会决议,同意柳红军提出的辞去会长及一切职务的报告;同意由法定代表人兼副会长刘长山代理会长。
3. 会员服务和分支机构管理工作得以提高:目前有会员170人,会员单位13家,理事单位1家,成立专业委员会8个。为会员提供学习、资源对接和有关其他服务明细提高。参与各专委会分支机构组织的会议和活动8次,积极帮助分支机构解决问题,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我会各项组织能力和办会水平。
(五) 重视媒体宣传,提升本会知名度
1. 官网建设:儒促会官网建设完成备案,成功注册两个域名:www.bjrx.cc和www.rxsj.cc。本会官网于9月下旬备案完成,与公众号同时运营,提升了我会品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
2. 会员系统小程序上线:为会员管理、会员之间的资源对接,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平台。
3. 新闻报道与文章发表:本会公众号截止2024年底,发表有关新闻报道及儒学文章168篇,儒促会官网发表文章80篇,及时报道各项活动。
4. 媒体宣传:本会每次大的活动,均在各大媒体进行报道和宣传,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网、华北日报网、中国网讯、北京头条、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CCTV中视新闻、人民教育网、搜狐、网易、新浪等官方媒体平台,大大提升了我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六) 爱心奉献推动文化传承
儒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和公益思想。在重要活动中,会员们通过积极捐赠,主动志愿服务,展现了儒学的仁爱精神,为儒促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如:928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活动中,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捐款、捐物近10万元。多数会员为多项活动积极奉献,保障了活动的顺利举办。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学术专业人才缺失:儒学界知名和专业人才缺失,学术方面尚无显著成果。
2. 社团管理人才欠缺:社团经营管理经验不足,需进一步加强。
3. 分支机构运营能力有待加强:各分支机构专业人才配备不够健全,运营能力需提升。
4. 社团经费不足:会员会费缴纳率有所下降,影响社团发展。
5. 社团造血功能尚待解决:经费来源单一,需开发其他合法“造血”项目。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 高度重视党建工作
申请成立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升组织能力,确保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本会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深化学术研究
1. 完善学术专业委会:加强学术专业委员会队伍建设,为本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2. 加强深度合作:与高校、国际儒联等国内外儒学社团和研究机构以及知名专家学者深度合作。
3. 推动儒学研究:充分发挥学术专委会的作用,推动儒学研究的深入与创新。
(三)持续举办文化交流与活动
1. 策划京津冀儒学发展论坛活动:利用京津冀周圈文化之优势,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每年召开一届“京津冀儒学发展论坛”活动,三地可轮流承办,共享发展,共同提高。
2. 策划“儒学文化节”:适时推出“儒学文化节”,设定期限2至3天,内容有儒学讲座、书画展览、影视表演、古典音乐会等,吸引公众参与,增进文化认同。
3. 继续开展儒学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与本地学校合作,组建专业讲师团,开展儒学文化活动。如;协助学校开设儒学文化课程,举办儒学知识、朗读、书画、射礼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4. 进一步会员学习与交流活动:组织会员进行线上学习,线下交流活动,继续完善学习平台,如,引领会员学习四书五经,开展亲子国学教育,加强会员自身素质和修养,建立儒学文化志愿者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儒学、乐于奉献的文化传播者和专业讲师。
5. 重视文化产业开发: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开发儒学主题文创及数字化科技文创产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如:推动“成人礼”“研学游”等项目。
(四)进一步加强社团管理力度
1. 激励会员参与管理:人尽其才,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及各部门管理工作,切实为会员提供良好的服务。
2. 强化社会服务:开展“儒学助力乡村振兴”等项目,探索更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3. 推动分支机构发展:挖掘各分支机构优势,引进人才,正确引导,创新发展,使各分支机构健康有效发展。
四、结语
展望未来,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将继续秉持初心,勇于担当,不断探索儒学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儒学文化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3月16日
联系人:秘书处
手机:13466642166
邮件:bjrxwhcjh@163.com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旧桥路25号院东亚五环国际6号楼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