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在嘉兴市新儒商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新儒商论坛上,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培育创新文化,助力企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55次提到“创新”,强调要“守正创新”,“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那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主力军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这一重要精神呢?
黎红雷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创新”指创立、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或形态。创新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就企业创新而言,则涵盖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新儒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来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助力企业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亲如一家”与企业组织创新文化的培育。
“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组织模式来自西方。从对人性假设的角度,迄今为止的西方企业组织理论,可以划分为 “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三种形态。总的来看,“经济人”假设下的企业组织形态,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过分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了人的社会的、心理的需要,过分强调制度的正规性而压抑了组织成员的自主性,实际上成为一种“没有人的组织”,从而消减了组织的活力。“社会人”假设下的企业组织形态将现实中的人重现拉回到组织关注的视野,但由于其过分偏重非正式组织而忽视了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正式组织,过分偏重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而忽视了作为人性不可或缺的理性和经济因素,而成为一种“缺乏效率的组织”。而“文化人”假设下的企业组织形态,虽然适应了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需要,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展开和运用,仍留下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的族群,儒家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的思想学派。中国人的家庭,不仅是生儿育女的地方,而且是生产消费的组织,更是学习教育的场所。在儒家看来,家庭组织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家庭制度是所有文明制度的起点。
受此启发,新儒商立志把企业办成一个“大家庭”。企业家把公司当作“家”,把员工当作“家人”,自己则当一名尽职尽责的“大家长”。他们清醒地看到,如果老板把员工当成工具,没有把他们当成家人,他们就把老板当成提款机。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来改变现状,管理者多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员工多融入企业的文化与生产环境中。企业的价值在于员工的幸福和客户的感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源于企业,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幸福社会,推行拟家庭化的企业组织,建设幸福企业大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当代新儒商以“亲如一家”的儒家精神培育企业组织创新文化,就是借助中国传统“家庭”这一形式,在实现员工经济需求的同时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情感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平衡。就其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工具”而言,超越了“经济人”假设的“没有人的组织”;就其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绩效而言,超越了“社会人”假设的“缺乏效率的组织”;就其人文关怀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而言,以中国式的组织文化,开拓了“文化人”假设的视野,从而实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组织的创新。
第二,“导之以德”与企业管理创新文化的培育。
西方的管理重视制度,而东方的管理讲究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企业文化热”,实际上是美国人学习日本管理模式的感悟。所谓“corporateculture”正是对日本“社风”的对译。而日本的“社风”又是来自中国儒家的道德教化,即孔子所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我们知道,“德治”是儒家治国之道的基本原则。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道”即繁体字“導”的借用,“道之以德”就是“导之以德”,就是用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当然,儒家也并不是主张完全可以不要刑律,不要政法,只是在儒家看来,道德比起刑法来说,更容易获得民心,从而更容易取得有效和持久的治理效果。正如孟子所言:依仗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就好像七十多位大弟子信服孔子一样。儒家“德治”所致力的,就是这种使人“心服”的功夫。
《礼记·学记》上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儒家看来,领导者的职责就是以身作则,教化民众。治理就是教化,治理者就是教化者,治理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领导者受到教化就能爱护民众,民众受到教化就能发动起来,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为此,当代新儒商企业提出“三为一德”的理念。第一是“为人之君”,就是要有君子般的风度和君王般的责任。须知领导是一种责任,而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荣誉和待遇。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切实承担起“一家之长”的职责。第二是“为人之亲”,就是要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自己的下属。领导者对待每一位下级,都要有“如保赤子”般的感情。企业领导者对自己的员工要有亲情般的关爱,遇事替他们想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以亲情般的诚心对待你的下级,对待你周围的人,你的工作才会做好。第三是“为人之师”,就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企业文化建设,干部的以身作则很重要。你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大家能够从你身上学点东西,这个境界就更高了。“为人之君”、 “为人之亲”、 “为人之师”,这三句话构成了一个“德”字。“德”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和风范。以德平天下人心,大家就会无怨无悔地跟着你走。
当代新儒商以“导之以德”的精神培育企业管理创新文化,就是要解决管理中“制度”与“文化”相融合的问题。他们以“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以道御术,中西合璧”,致力于塑造新时期的工商业文明,创造了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的崭新治理模式,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世界级企业的管理制度融为一体。
第三,“仁者爱人”与企业技术创新文化的培育。
当代科技浪潮汹涌而至,企业的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些嘈杂的声音也随之产生,例如:“被智能手机毁掉的一代”、“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小哥”、“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无‘私’可隐”,等等。这不禁引起人们的反思:技术创新的飞速发展,真的让我们变得更加幸福了吗?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自己的亲人进而关爱他人的亲人,实际上是将天下的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
当代新儒商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出发,将顾客和社会大众视为自己的“亲 人”,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企业技术创新观,包括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等。
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在当代新儒商看来,技术创新带来的正向价值背后,都是“仁者爱人”的思想投射。只有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才能创造出美善的科技产品。首先要有利他之心,也就是利益他人。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必须先让客户取得成功,让顾客幸福安心。其次要有同理之心,也就是感同身受,让科技向着温暖与善意生长,让冷冰冰的科技变得温暖人心。第三要有平等之心,也就是普惠大众。技术创新应该普惠大众,成为社会福利,不只为少数人享福,更要为全人类造福。
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在当代新儒商看来,凡事都要中节有度,适度而为,过与不及皆不可取。技术创新的发展也不例外,应当合理有度,拒绝无度发展。首先是需求合理,拒绝非理性消费,反对那些以炫耀为目的、或超过自身消费能力、或无止境满足自己欲望、或对他人和社会不利的需求或消费。其次是造物合理,拒绝不利于长远。开发满足合理需求的产品,拒绝刺激人们的贪欲,拒绝开发不利于长远的科技和产品。第三,享乐合理,拒绝沉迷消耗型快乐。提倡追求成长型快乐,如运动、学习、修炼、助人等,让自己的生命不断成长,因为所有的快乐都不如生命成长的快乐。
创新的目标是幸福。当代新儒商坚守“幸福为本”,以终为始,用技术创新更好地推动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和社会幸福。首先是个人幸福,即与自我和谐。技术创新应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为本,真正向善,不危害身心的和谐。第二是家庭幸福,即与家人和谐。家庭幸福包含:衣食无忧,身心康宁,相处和睦,传家有道等,技术创新应成为家庭幸福的促进者,而不是破坏者。第三是社会幸福,即与社会和谐。技术创新的发展应有利于美善环境的建设,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从而造福整个社会,惠及世代子孙。
当代新儒商以“仁者爱人”的儒家精神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就是自觉、主动地与当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诸如“非人化”、“无序化”、“短视化”等负面效应划清界限,用仁爱之心创美善精品,为用户创造“恰到好处”的体验,持之以恒地研发创新科技,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了生机勃勃而又闪耀人性光辉的良好氛围。
第四,“和谐共生”与企业市场创新文化的培育。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商场如战场”,因此,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西方经典的市场竞争理论是一种你增我减、此消彼长的对抗战略,企业在相对固定的“战场”之中彼此厮杀,血流成河,因此被人称之为“红海战略”。与此相对应,有人提出开辟新的市场空间的“蓝海战略”。但是,无论是“红海战略”还是“蓝海战略”,所遵循的都是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和博弈的竞争思维。这里根本的问题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道只有竞争(competition),没有合作(cooperation)吗?“竞合”(Co-competition)思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在这方面,古老的中国儒家“和谐共生”的思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揭示了和谐的本质特征。这里所谓的“和”,指的是由诸多性质不同或对立的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同时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新的状态,产生新的事物。正如《国语》所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和”才是产生万物的法则,而没有对立面的“同”是不能产生什么新事物的。
新儒商吸收儒家“和实生物”的思想智慧,针对“红海战略”、“蓝海战略”,而提出了超越竞争、实现竞合、共创共赢、生生不息的“黑海战略”。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大概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经济,第二个阶段是服务经济,现在就是体验经济。产品经济现在已经是红海了,只做一个产品,不管到哪去都是价格战,直播网红,那么红最后还是靠一句话“全网最低价”。服务经济还有一点空间,可以有一点创造,但是真正的黑海战略就是体验经济。因为创造体验经济、创造用户需求根本不是一个产品能满足的,也根本不是一个企业能满足的,而是要变成一个生态。
当代新儒商以“和谐共生”的儒家精神来培育企业的市场创新文化,并不是试图消除差异、泯灭竞争,而是将“差异”与“竞争”统合到包括顾客、同行、上下游产业链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存的生态大系统之中,本质上是“共创、共享、共治”,即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增值,共同治理商业生态系统。由于其生态系统中生态伙伴的多样性、竞争性、柔韧性和创新性,和实生物,生生不息,因而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在演讲最后,黎红雷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代中国企业,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培育创新文化,助力企业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人:秘书处
手机:13466642166
邮件:bjrxwhcjh@163.com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旧桥路25号院东亚五环国际6号楼1402